Search

企業數位建設,切忌土法煉鋼,要找正規軍協助!

最近在數個場合和國內不少不同領域...

  • Share this:

企業數位建設,切忌土法煉鋼,要找正規軍協助!

最近在數個場合和國內不少不同領域的企業朋友交換意見,發現很好的現象是大多數企業界,都了解智能化時代的來臨,也多多少少有在做內部準備。這是非常好的進展,透過新科技讓手邊掌握的數據變成企業經營的新能量,才能在數位時代跟競爭者齊步。

然而,可能是國內整體環境使然,我發現不少企業在規劃及推動數位建設時,仍停留在很原始的IT觀念。好像工作交給資訊人員就好了!這是個值得商榷的想法。要知道,現代的數據處理的科技日新月異,企業內部的IT部門專責讓公司數位整合的日常運作已經很不容易,AI時代的數據不只是紀錄,而是要設法讓數據成為Business,數據可以是營運模式的利器,可以是客戶行為分析的好幫手,可以是生產線的頂尖操作員,也可以是管理上的得力助手。這些能力都跟公司未來發展息息相關,公司真正想要的數據產生的新能力,有些能力來自影像處理技術,有些能力來自機器學習,有些能力來自行為分析,各有不同專業處理後,才有這些能力。公司要得是運用能力,而不是去處理這些數據。有人說,數據都是公司的機密,事實上,機密就用機密契約來協助保護。抱在懷中卻無法發揮新功能的數據,對公司並沒有加分。而處理數據的專業,應該讓數據專業服務廠商來幫忙,由他們來提供公司所想要的新能力之解決方案。也許把「數據」想成明天的「新電力」就可以清楚了解這其中的關鍵處,沒有使用「電力」的企業,絕對沒有競爭力,但企業不需要因為要用電,就自己去蓋電廠。電廠、電力輸送等專業,就讓專業處理。數據科技的生命週期非常快速,技術的演化速度更是驚人,企業可以專心守住自己本業的核心,用「新電力」的新能力來強化自己的核心業務,這才是符合數位時代的策略。

這樣的分工觀念,在國內各領域的領導企業已經可以看到,包括不少龍頭企業,期待國內企業早早建立,也可因此讓台灣提供數據服務等的新產業供應鏈,姑且稱為「台灣的AI產業供應鏈」,早日可以成長茁壯!並且,再將來隨著台灣的硬體供應鏈,成為全世界舉足輕重的AI產業供應鏈!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陳良基教授,2013-2016年兼任臺灣大學學術副校長
View all posts